生命之源的时空接力 从“里斯本丸”木船营救到东极岛管道拥军
公司新闻 2025.08.12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影《东极岛》自8月8日公映后,以震撼视角重现了1942年“里斯本丸”号救援奇迹,迅速点燃观影热潮,更让故事发生地舟山东极岛再次迎来游客爆发增长。令人惊喜的是,这座曾经“靠天吃水”的海岛,此刻正通过智能管网将清澈自来水送入每家每户。
“过去游客多了就断水,现在就算台风来了,水也照样供得上。”钱江水利所属舟山水司负责人林建君站在智慧水务控制中心,指着大屏上跳动的数据自豪道,“我们完成东极全域供水工程:15公里管网改造提升、4座智能化海水淡化供水站、4个远程水质监测点,让东极彻底告别‘船运水’时代。”她轻点屏幕,实时显示的海水淡化设备正以1600吨/日的效率运转,“八十年前渔民用木船救人,今天我们用一根根管道续写着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这清水就是最好的见证。”
历史回响:血火波涛中的生命营救
1942年10月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时刻,载有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在舟山附近海域被鱼雷击中。当日军将战俘封锁在逐渐下沉的船舱时,东极渔民划着木船冲进炮火封锁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大营救,展现了舟山渔民无畏的勇气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段被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为“人性在黑暗中的光芒”的壮举,如今被搬上银幕。8月8日,当影片在全国公映时,故事发生地正上演着新时代的守护传奇。
东极诸岛因远离大陆,淡水供应一直是岛民生存的最大挑战。2010年前后,东极年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用水矛盾更加凸显。“以前夏季旅游高峰,蓄水池三天就见底,家家户户备着水缸接雨水。”在东极经营民宿十余年的陈阿姨回忆,“船运淡水成本每吨超20元,遇到台风停航,矿泉水都抢不到。”
这种困境在2022年迎来历史性转折。当年5月,东极供水正式纳入市级统管,舟山水司与东极镇政府签订供水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舟山水司负责人郑重承诺:“我们要让最东边的海岛喝上和本岛一样的优质水。”
技术攻坚:海浪下的“生命线”工程
在东极诸岛最偏远的供水点,舟山水司工人们顶着烈日安装智能远传水表。“在离岛搞供水,难度不亚于造跨海大桥。”舟山水司技术负责人望着绵延的海岸线感慨。
东极镇下辖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四个住人岛,各岛面积小、落差大、人口分散。传统“一岛一厂”模式不仅水质不稳定,遇到旱季更常常断流。
自2022年启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以来,舟山水司创造性采用海水淡化升级、更换老旧管道、远程水质监测“三管齐下”的技术路线,让清水在海岛间顺畅流淌。
在悬水孤岛东福山,当新建的500吨/日海水淡化设备通水时,八十多岁的老渔民李大爷捧起水喝了一大口:“甜!比雨水甜多了。”工程师们至今记得,运输钢管需要五人肩扛手挑穿越两小时山路,在无砂石混凝土的孤岛完成精密安装。
拥军丰碑:解除“吃水难”的特别使命
202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东极某驻训部队营地爆发出一阵欢呼。官兵们围着新装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困扰该部队多年的吃水难题终于解决。这个地处偏僻、地势险要的驻扎点,曾依赖自挖坑道井水,连续干旱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官兵健康和训练。
钱江水利和舟山水司多次表态“部队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派出技术人员多次上岛勘测,量身定制跨越山岭的“拥军管道”。如今,战士们摸着清澈的水流感慨:“这水比奖章更让我们安心服役。”战士们的朴实话语,成为“军民鱼水情”的最新注脚。
这次供水攻坚恰似历史回响——八十年前,渔民救英军战俘;八十年后,舟山供水人为守岛官兵解水困。
未来蓝图:海岛共富的“水支撑”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东极供水革命进入深水区。随着三个村级供水站全面优化,三岛居民彻底告别“船运水”时代。当《东极岛》剧组在伦敦举行首映礼时,舟山水司技术人员正在东极庙子湖、东福山、青浜等16个岛屿间巡检,确保供水系统长效运行。
城乡同质供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钱江水利将持续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让水成为偏远海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八十年沧桑巨变,东极岛的故事有了新的讲述方式,在新铺的供水步道旁,游客们举起相机,湛蓝海水在阳光下闪烁,仿佛诉说着这座小岛的双重传奇。当老渔民王伯伯拧开自家水龙头,清泉汩汩流入灶台时,墙上“里斯本丸”事件的老照片仿佛在轻声诉说:有些精神,跨越时空依然滚烫;有些守护,历经八十年愈发清澈。
从惊涛骇浪中的舍命相救,到引自碧海的涓涓清流,东极岛上的生命守护从未停息。这就是钱江水利人用管道接续八十年前木船的轨迹,以科技传承渔民血脉中的勇气,让每一滴清水都成为跨越时空的生命契约。当银幕上的英雄史诗与海岛的供水传奇在时光长河中交汇,钱江水利人正以“水润乡邻”为发力点,加速推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在碧海蓝天下书写着新时代的守护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