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水利舟山水司创新托管模式破解衢山“缺水之困”

公司新闻 2025.10.11

海风拂过舟山市岱山县衢山岛的每一寸土地,这里的人们曾长年困于“水”的难题。作为典型的资源性缺水海岛,衢山人均水资源量仅为浙江省人均的35%,年最大用水缺口高达320万立方米。渔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率高、管护能力弱、水费收缴难……“靠天喝水”的困局该如何破解?

钱江水利所属舟山水司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积极打造“城乡供水一体化”,探索“专业托管”长效管护机制,以“同源、同质、同价、同服务”为目标,在衢山岛掀起一场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变革。

打破机制壁垒,走出“海岛缺水困局”

受限于海岛特有的地理与地质条件,衢山岛供水系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居民日常用水和产业发展对供水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部分老旧供水设施存在漏损现象,影响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之过去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供水服务长期处于“边漏边补、边补边漏”的被动状态。

 

舟山水司以系统性思维破题,创新“专业托管”模式,全面承接衢山镇水厂运维工作,将专业化供水服务延伸至海岛“末梢”。为提升管护效率,舟山水司搭建“智慧调度平台”,实时监控水质、水压、流量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自动报警,抢修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处置。今年8号台风“竹节草”过境时,平台提前预警管网压力突变,工作人员连夜加固海边管道,确保全岛供水未受影响。  

“节水效益分享”:一场机制创新的“活水试验”

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机制,舟山水司大胆创新“节水效益分享”模式——将管网漏损率与运维费用挂钩,有效控漏降损实现从“漏损推高成本”到“节水带来效益”的良性转变。

 

针对老旧管网漏损这一“顽疾”,舟山水司组建专业管网检测队伍,运用声呐探测、智能水表等技术,对全岛695公里供水管网进行“地毯式”排查,修复漏点393处,漏损率从改造前的45%降至25%以内,每年节省水资源约108.68万立方米,构建起“水厂运维—管网控漏—智能计量—节水激励”全链条标准化管理体系。

从“无人管”到“专业管”:轻资产运营守护海岛民生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舟山水司以轻资产运营模式,输出技术、标准与管理经验,在不增加政府重资产投资的前提下,实现供水服务的品质跃升。漏损降下来了,水压稳定了,水质提升了,老百姓不仅喝上“放心水”,更是用上“明白水”。

 

舟山水司推行“一户一表”改造,同步开通微信、支付宝等线上缴费渠道,居民可随时查询用水量和缴费记录。截至2025年9月,全岛“一户一表”覆盖率达100%,水费收缴率提升至96%。舟山水司还定期开展“供水服务进社区”活动,上门为老人讲解节水知识、检修家用水管,拉近与居民的距离,显著推动节水意识普及,形成“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用户参与”的良性循环,成为海岛供水现代化治理的样本。

如今,衢山岛居民再也不用“靠天等水”:清晨的民宿里,游客能畅快使用热水;渔业加工车间里,生产线因稳定供水高效运转;田间地头的灌溉管道里,清泉滋润着蔬菜大棚。

“以前一到夏天就停水,现在24小时都有水用,生意越做越红火。”岛上一家民宿老板笑着说。这场“水润乡邻”的实践,不仅破解海岛缺水困局,更让“同源、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照进了现实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每一滴流过管网的水,都承载着海岛的希望,滋润着乡邻的生活,也见证着机制创新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