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国资报告》杂志刊发公司文章: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钱江水利实践

公司新闻 2024.01.22

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经济出版社联合主办《国资报告》杂志刊发公司文章——《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钱江水利实践》。公司立足浙江,在“千万工程”实践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7+1”农饮水模式。同时,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擦亮了国有水务企业的民生底色。

 

以下为全文:

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钱江水利实践

2003年以来,浙江省持之以恒实施“千村整治,万村示范”(以下简称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和幸福农民。其中,农村饮水安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浙江农村山区多、水资源分布不均、源水水质不稳定,农村供水受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影响的约束性较强,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持续运行的复杂系统工程。深耕农村供水市场,建立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全过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是中国水务多年来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方向。20年来,中国水务所属上市公司钱江水利在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7+1”农饮水模式,同时,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擦亮了国有水务企业的民生底色。

打造“7+1”供水模式 有效解决农饮水安全问题

20年来,在中国水务指导下,钱江水利人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探索出城乡融合发展的“7+1”农饮水模式,即把“提高农饮水普及率、一户一表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运维管理的专业化、示范性农村水厂建设、山岛供水全覆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7个坚持作为关键环节,做好“水资源水生态科普宣传”1个加法,助力农民群众的“饮水小事”发生巨大变化。

坚持提高农饮水普及率,疏通心头堵点。曾经的浙江农村,山塘水库小溪水,甚至浅层地下井水和雨水,是村民们的天然直饮水源。这些自然“直饮水”,水质指标本也无法达标,时清时浊的烦恼便成了农民群众挥之不去的心头堵点。

钱江水利按照浙江“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舟山海岛“城乡供水一体化”、永康“三清四改”农饮水提标工程等总体规划部署,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优化规划设计、加强管网施工、统筹水质处理,建成了一个个高标准农村水厂和供水设施,把自来水引进千家万户。

坚持开展“一户一表”改造,接续生活断点。较早实行农村供水的地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逐渐暴露。有的因为一村一总表计量方式,水损不清、用量不直观,抄表时长过久、收费不及时;有的因施工安装质量、管网维护和日常管理不规范,造成漏损较大、水压变低、水质变差及水费虚高;有的城乡接合区域、农村、离岛片区,部分水表埋深不足,且多为裸露表,抗寒防冻能力差,给用水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一户一表”改造由此铺开。钱江水利提供的集“户表改造、管网更新、远程管护、扶持优惠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从源头到龙头解决供水设施老化、管网杂乱、水质不稳、供水漏损、冰冻损失、收费不便等六大窘况,实质性推进水表出户、抄表到户、计量按户,7.5万余农户的用水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进一步提标升级。

坚持实施供水一体化,打通城乡节点。城镇居民供水体系日臻成熟,农村供水囿于自然地理等因素,大都停留在单村单建的非规模化局面。

2007年,钱江水利在舟山本岛率先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和农村供水普及率,强化城乡用水安全和水资源配置协同性。经过20年努力,舟山本岛及周边大部分岛屿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全覆盖基本实现,区域供水面积增长近12倍,供水用户增长超4倍。2018年,钱江水利抢抓浙江“城乡同质、县级统管”的农饮水和舟山渔农村达标提标三年行动等机遇,从原来单一的管网建设向设计、建设、运维转变,在多个地区实施区域联网供水、乡镇规模供水、单村集中供水一体化,打通输水关键环节,织密输水网络,稳步构建城乡供水保障新格局。

坚持运维管理专业化,治愈长效痛点。农饮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高质量运行管理是保障优质水、安全水、足量水的关键环节。钱江水利搭建农饮水智慧管理平台,从制水生产、运行维护到水质监测、公众服务等7大应用,保障从水源地到用户的每个供水环节运行安全,稳步实现全程自动化运行调度。

实践中,钱江水利优化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成立专业化运维管理团队,在丽水、永康、兰溪、嵊州等地承担2000多座单村供水厂站的物业化管理,输出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技术,使农村供水在线检测、安防监控、水厂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均与城市供水标准相统一。同时,钱江水利积极打造农饮水项目运维示范化点位、加强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及运维资质提升、创建农饮水厂、供水、水库山塘灌区等方向的运行管理服务体系,多维度提升农饮水项目运维专业技能。落实企业运维管理责任和制度,推动部分农村“两委”自愿成立联村水管会,成为供水安全的有效补充。

坚持高标准水厂建设,打造示范样点。钱江水利不仅写好农村集中供水规模化工程“有没有”的文章,还建好“优不优”的样板,最大限度彰显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成效。

初建于2000年的永康老桥下水厂,供水规模一度从1.25万立方米/日扩建到3.75万立方米/日,随着服务人口快速增长,用水量和水质仍难以满足需求。2021年,水厂异地迁扩建,日处理能力增至6万立方米/日,从一个常规乡镇水厂蝶变到全国为数不多、拥有深度水处理工艺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现代化高等级乡镇水厂,解决了附近20万农户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网延伸实施附近两个片区农饮水达标提标工程,新增受益人口近1万人,库区农民“同饮一管水”全覆盖。舟山岛北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6万立方米/日,目前建成8万立方米/日,也采用国际通用的深度水处理技术,于 2019年接通本岛最后一个乡镇供水站点,使得2.3万多居民喝上高品质的深度处理水,实现本岛城乡深度处理水全覆盖。

坚持农饮水全覆盖目标,扫除岛山盲点。在集中供水管网难以覆盖的地方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同时覆盖管理规范与服务机制,不让一个村落在饮水安全上掉队。

与海共生的舟山地区,小岛众多、布局分散,岛民喝雨水、地表水的情况曾经习以为常;浙江中部和南部山区,供水存在城乡分割、重复建设、规模偏小、设施落后、水质隐患严重、水资源共享性差等问题。钱江水利以海岛为单元率先破题,开展农饮水“扫盲”行动,用厂站定点、用管道划线、用清水作画,建成一个个优质水厂,在星星点点的小岛上勾勒出岛民们和美生活的水之绚烂色彩,农民群众的“雨水史”快速消亡。针对地势较高、户户分散、水压不稳的岛区和其他地区偏远村落,采取规划引领、一地一策方案,延伸管网、增设加压站,打造农村二次供水标准化工程,确保供水盲点零库存。

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攻克专业难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

基于这种十分强烈的现实紧迫感和未来使命感,钱江水利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把技术与管理创新、数字化与人性化融合、规范与标准制定作为践行共同富裕时代要求的重要使命,保障农饮水工程长久稳定运行。生产、监测、报修、缴费、申报、安防等“六维”管理数智化系统深度整合,推进农村供水管理信息化;创新海水淡化技术,提高矿化处理能力,有效增强海岛农民水量和水质安全;加大研发投入,申请获得农饮水净水处理设备集成化智能化等20余项国家专利;编制《农村供水站一体化设备集成及安装规范》《农村供水站运行维护标准》《农村供水管理漏损控制导则》等3项团体标准,提升农饮水产品和运维管理标准化。

加强水资源水生态宣传,布设科普网点在普及农饮水及其提标改造过程中,钱江水利以工程实例为课本,以用水享受为素材,做好水资源科普的加法,开展常态化义务宣讲,提高农民群众对水的认识,做好饮用自来水科普,转变沿袭了几千年的地表水情结,助力农民群众树牢健康的生活理念。

强化党建引领  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水务党委领导下,钱江水利1500多名干部职工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大对乡村振兴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农饮水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奉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的农饮水事业红色导向,把培育党建高地作为厚植群众基础的实践指引。钱江水利党委以“初心铸五核 碧水创标杆”党建品牌统领下属单位“用心做水”“分秒必争 勇往直前”“碧水白鹭”“最后一公里”“共富﹒清泉”等党建品牌形成红色矩阵,打造党建高地,引领带动所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表率作用,发动群众共同赋能农饮水工作高质量发展。

增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意识,把水务责任区域全覆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保证。从浙江“千万工程”开始实施到不断深化,钱江水利一刻不停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答卷,从东海之滨的偏远小岛到城市边缘的丘陵地带,再到深山之巅的零散古村,规划不断丰富、管网不断延伸、水质不断优化、管理不断升级,生活品质同步提高,城乡群众一家亲的美好画卷展现新气象。

提高农村供水公益性政治站位,把人民情怀作为推动水务行业变革的精神动力。农村供水建设范围广、受益人群多、群众关注度大,具有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经营收益低的特点。历经20载风雨,钱江水利坚持不懈培育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公益事业精神,努力开创政府补助、集体补充、企业补台的三位一体模式,塑造水务事业在做优做强的同时更多更好担当社会责任的水务品格,推动行业经营理念发生根本性变革、取得公益性成效。

坚定以水为媒的乡村水文化自信,把农饮水无忧化作为拓展农村共富内涵的有效载体。促进共同富裕最基本的内容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20余年供水实践中,钱江水利率先跳出共富的物质层面,把农民群众用水无忧表现出来的对美好生活和品质生活的精神享受,作为文化层面的共富内涵,坚持为农民群众喝品质水、走共富路创造条件,持续提高农饮水普及率,不断强化水量水质保障,有效缩短城乡供水差距。

树牢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生态理念,把农村污水治理作为践行“八八战略”的企业优势。乡村振兴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还要稳步推进还旧账,把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关键一环,实现水龙头流出的水和河道流动的水双安全。20年来,钱江水利深入推进浙江实现农村饮用水全覆盖,补齐农村水生态局部恶性循环的短板,不因饮水问题加剧水环境问题,不因水生态问题影响日常生活,让农民群众清清爽爽喝好水,健健康康过日子。

接续书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务事业新篇章

2003年以来,钱江水利在中国水务领导下,勇立“千万工程”潮头,在农村饮水安全系统化长效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农饮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力持续增强。

20年来,钱江水利投入约12亿元资金,承建了400多个农饮水项目,建起了24座水厂,铺设了4800多公里管线,承接了2000多个站点运维,供给了2700多个乡村的饮水,服务农村人口超70万户。

20年来,钱江水利服务区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浙东小岛一个区域,到如今的浙中和浙西南地区;从一衣带水的城乡接合部,到偏远的山中村落,足迹遍及舟山、丽水、金华、湖州、温州、衢州、杭州等多个地区。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大范围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深度参与,水厂建设和管道安装工程逐年增量,二次供水和“一户一表”改造稳步推进,水厂、单(联)村、水库山塘运维版图迅速扩展,海水淡化厂并购重整恢复投产,集成式标准化供水设施研发助力。服务质量不断升级,从线下到线上、从人工到智能,人工点对点办事转型为数智化全流程操作,单村总水表均摊计费升级到一户一表精准计量,工作日网点定时服务演变成24小时随叫随到上门对接,传统式纸质账单蝶变至可视化电子清单,企业专业运维管理催生出村民自管会。服务成效不断彰显。20年深度参与浙江农村饮水工程,企业取得良好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农饮水“7+1”实践得到了中央级媒体、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广泛认可。钱江水利党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典型案例被“人民网”刊发,公司还荣获“上市公司金质量‘党建’奖”“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奖”“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评选天马奖”“国企党建品牌建设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以“一流成效”阐释了钱江水利践行“八八战略”的担当作为。中国水务多次被E20环境平台及中国水网评为“最具专业化服务运营企业”,被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评为“2022年中国环境企业50强”。

下一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感召下,钱江水利人将更加坚定地把为民情怀作为农村供水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融入党建、纳入规划,抓在生产、统在管理,按照“千万工程”的总体布局,深刻领会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等四个方面重要意义,在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方面走在前、作表率,接续书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务事业新篇章。